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 [2025-05-24 08:04] 杭州:“你点我检”端口前移至生产领域
- [2025-05-24 07:49] 四川四地市场监管局、消委会联合发布中秋消费提示
- [2025-05-24 07:44] 广西防城港:利用短视频普及消费维权知识
- [2025-05-24 07:43] 2024全国质量月
- [2025-05-24 07:40] 浙江嘉兴开展中药生产专项检查
- [2025-05-24 07:36] 北京石景山: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 [2025-05-24 07:34] 吉林镇赉:检查+培训保障食品安全
- [2025-05-24 07:26] 江西赣州:规范餐饮行业收费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 [2025-05-24 06:43] 聚焦“双11”•提品质促消费
- [2025-05-24 06:39] 广西举办网络直播营销技能公益培训
- [2025-05-24 06:37] 海南:全力维护市场秩序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 [2025-05-24 06:26] 安徽市场监管部门今年以来查办案件3.62万件
- [2025-05-24 06:23] 北京丰台:开展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检查
- [2025-05-24 06:20]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 [2025-05-24 06:15] 上海黄浦开展月饼价格专项检查行动
- [2025-05-24 06:05] 广西北流:年报“申报”被骗 市场监管部门帮追回
- [2025-05-24 06:04] 2024全国“质量月”
- [2025-05-24 05:55] 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6种情形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 [2025-05-24 05:48] 吉林四平:开展社区普法宣传 构建药品安全防线
- [2025-05-24 05:47] 辽宁持续开展捐赠抽检食品合格备份样品活动